悅讀時光

閱讀,讓你的腦更有創造力! ◎洪蘭 教授 中佛青季刊24期

人人都想要有創意,但是創意從何而來?根據腦科學的研究與歷史上許多著名案例,都顯示創意不會憑空蹦出,而是有它一定的條件!

創造力是每個人都希望有,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能力。有人認為它全靠運氣,曾經有一首詩諷刺哥倫布說:「他出發時不知道要去哪裡,到了那裡也不知道究竟是哪裡,卻憑著這些不知道封了爵士。」創造發明固然有一些是運氣,更重要的是勇氣,必須有鍥而不捨的精神才會成功。在科學史上留名千古的發明家都是一分天才、九分努力的人,當蘋果掉在牛頓頭上時,他的先備知識使他可以想出萬有引力,在蘋果掉下來之前,牛頓已是很有名的數學家、物理學家了。成功沒有一蹴可及的事情,它一定是血汗累積的成果。過去我們都認為成功的發明家是最聰明、最有天才的人,在這裡,我想從神經機制來探討一下創造發明的本質,解開一些迷思。

用閱讀活化大腦

我們大腦有 1012 個神經元,每一個神經元又可以有 1000 個以上的連接,那真是非常錯綜複雜,令人眼花撩亂的通訊系統。我們可以把大腦的神經迴路想像成一個非常綿密的灌溉系統,農夫依需求鑿溝渠,引水來灌溉,耕種越多的地方灌溉系統越密。當上游水壩的水閘開時,蓄水湧出,流向各個溝渠,溝渠越長,分支越多,下游的水量越小,最後自然終止。在水流的過程中,如果別的水閘也正好打開,這個溝渠有別的水來匯合,那麼,下游的水會因為上游有別的水注入而變得豐富,它就可以流到更遠的地方,使得原來無水的荒田獲得灌溉。荒田裡有了水,就會長出作物。我們可以說,一個有創造力的人,大腦中的灌溉系統很綿密,同樣的水量,會因為溝渠連接得宜,匯集成能夠發揮作用的水量,灌溉到很多別人灌溉不到的田地,因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
不停有水流過的水溝不會淤積,但是一條許久不用的水溝卻會長草,當雜草繁茂後,大家就不知道這裡曾經有過一條溝了。大腦也是用進廢退,必須要不停使用,越用越靈光,如果不用,就像水溝長出草來,下次要用也沒得用了。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就是能舉一反三的人,因為他的「田」常能有一些本來不是它自己水閘的水,溝渠越密,水量越多,出來的點子越多。

那麼,怎麼樣才可以使神經網絡很綿密呢?科學家發現最好的方法是閱讀。閱讀是主動的訊息處理歷程,而主動歷程會促使神經連接。我們實驗室用腦電圖儀(electroencephalograph,EEG)測量人在閱讀時大腦的事件相關電位(event-relatedpotential,ERP)。我們發現受試者閱讀時,在極短的時間內,大腦中所有與這個字有關的訊息都會被激發(活化)。

例如,先給受試者看一個「時」字,然後立刻呈現另一個字「廟」,請受試者判斷「廟」是不是一個中文字,他的反應速度會比看一個跟「寺」不相干的字(如「柚」)來得快。因為「時」的意旁是「日」,聲旁是「寺」,在一剎那間,「日」 和「寺」的意義都會被激發,而「寺」又 會再激發跟它有關的其他連結,因為「寺廟」是個高聯結詞,所以「廟」的反應速 度會較快。我們實驗發現這個促發效應 (priming effect)會持續 100 毫秒。但若是給受試者看「猜」,然後出現「紫」這個字,判斷「紫」的反應速度仍然很快,不過「紫」必須在 50 毫秒內出現才行, 因為這個促發效應 50 毫秒後就消失了。 由於「青紫」是低聯結詞,而且「猜」不唸「青」的音,所以促發效應小,也就是說,如果在 50 毫秒內出現跟它有關係、但是關係不是那麼密切的「紫」,「紫」的判斷時間還是會快,但是若超過 50 毫秒才出現「紫」,這個促發就被壓抑下去了。這個實驗證實了在閱讀時,一個字所攜帶的訊息在極短的時間內會全都被激發,然後不正確的訊息會被抑制下去,只剩正確的反應出來。

(資料提供:科學人雜誌)